时尚家庭教育书籍 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6-9-12岁儿童心理正面管教育孩子书籍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_书籍音像/书籍/杂志/报纸_东单网

家庭教育书籍 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6-9-12岁儿童心理正面管教育孩子书籍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介绍

家庭教育书籍 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6-9-12岁儿童心理正面管教育孩子书籍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详情



一诺书香图书专营店

公司名称:

主营品牌:

主营商品:超级店长日历/早教/育儿/睡前故事/畅销绘本/认知启蒙/超值典藏书/科普百科/动手动脑/其它精品图书/孤独症系列

价格:38.00

 
超人气新品
就是要任性
集体聚惠,仅此一次,孤独求BUY!
 
 
结束倒计时: 06 23 : 57 :
市场价
¥75.00
折扣
¥2.13
您节省
¥59
 
春节团购价:
16
 
赶快抢购吧,0人已购买!
 
 
 
16价格75.00元
 
16价格75.00元
 
16价格75.00元
 
 
 
16价格75.00元
 
16价格55.00元
 
16价格75.00元
 
 

 
 
 
搭着买最划算
暑期大放价
 
 
套餐价:¥35.00
 
价格
135.00
节省
100.00
 
 
 
 
 
¥80.00
 
 
     
     
     
 
 
¥55.00
 
 

 
 
 
搭着买最划算
暑期大放价
 
 
套餐价:¥35.00
 
价格
143.00
节省
108.00
 
 
 
 
 
¥88.00
 
 
     
     
     
 
 
¥55.00
 
 

 
 
 
搭着买最划算
暑期大放价
 
 
套餐价:¥35.00
 
价格
135.00
节省
100.00
 
 
 
 
 
¥80.00
 
 
     
     
     
 
 
¥55.00
 
 

 

 


内容简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2009年一经出版发行,即引起巨大轰动,数年来一直高居各大图书榜榜首或前列,第一版在全球总销量已近600万册。荣获二十多项大奖。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既有国际视野,又具中国文化精髓,紧贴现实,呈现了优质教育的做法和魅力,首次把家庭教育著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改变了长期以来教育著作晦涩艰深的现象,在普及现代教育理念方面形成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直接推动了中国家庭教育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家庭教育理念和世界最先进水平接轨,并开始对外形成影响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且在所有出版国家和地区均得到好评。CCTV“新闻联播”、“朝闻天下”、“面对面”等多个栏目,以及境外的《华尔街日报》等上百家媒体曾对本书及作者进行报道和专访。

 

编辑推荐

获20多项图书大奖 
靠口碑狂销500万册 
被译介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适合爸爸、妈妈也适合老师的教育经典 
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实用,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作者简介

尹建莉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曾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作者的女儿——本书案例主角——品学兼优,北京市市级三好生,曾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取得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2013年获得美国长春藤盟校硕士学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开“提意见会”(新增文章)
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家长当然需要让孩子知道,要帮他完善。但如果直接说,孩子多半不愿意接受,甚至会不高兴。所以,“提意见会”的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地获得表达权,并且感受到交流方式的重要性。
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家长当然需要让孩子知道,要帮他完善。但如果直接说,孩子多半不愿意接受,甚至会不高兴。这很正常,大多数成年人不也是这样嘛,别人在指出我们缺点的时候如果不顾说话方式,我们也会下意识地反驳。同时,在和孩子相处中,父母自己有什么不妥,自己很难发现,这就容易导致家长不知不觉地陷入一错再错的境地。
在我女儿圆圆小时候,大约从她三四岁开始,我家每周开一次“提意见会”,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还有额外的收获。
平时我对圆圆的一些小毛病尽量不说,能接纳的就接纳,不能接纳的暗暗帮她矫正,比如她小时候吃饭响声大,我就和她爸爸提前沟通好,然后在饭桌上说:“爸爸,你吃饭声音有些大了,要注意点啊。”爸爸假装刚发现这个问题,不好意思地笑笑,赶快收敛吃相。圆圆听到了,看到了,自然会控制自己的吃饭声。问题当然不可能一次改掉,待下次我再发现她吃饭声有些大时,我就又提醒她爸爸,“爸爸,你今天吃饭声音又有些大了。”一段时间后,圆圆的这个毛病就消失了。
但有的问题没这么简单,做示范用处不大,孩子意识不到其中的规则,就需要明确指出来。比如东西最好不随意乱放,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等。我最初是直接告知的,发现她有抵触,或不以为然,就考虑要改变一下方式,让她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有一天,我问圆圆:如果你脸上不小心蹭了一块黑,但你自己不知道,那么你希望别人告诉你,赶快把它擦掉,还是希望别人不告诉你,但别人都能看到,只是自己看不到?圆圆说希望告诉。我说对,然后又问她:可是,如果有的人不愿意这样,别人告诉他,他却不高兴,不承认自己脸上有黑,也不擦干净,这样好不好?圆圆说不好。
我亲亲她的小脸蛋,宝宝说得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就像脸上有黑一样,自己不知道,别人能看见。如果有人能给我们提意见,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正,这就像给了我们一面镜子一样,能让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你说,提意见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圆圆说是,显然,她一下就理解了“提意见”的意义,目光清澈,神情平和。于是我和她商量,以后我们一家三口要互相提意见,并且建议每到周末,全家人开一次“提意见会”,互相说说各自有什么需要改正的缺点,这样我们每个人的缺点就越来越少了。我俩商量好后,又去问了爸爸,爸爸也觉得是个好主意,特别赞赏。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圆圆表现出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开会了,小小的人可能是怕自己脸上有黑吧。掰掰手指还有两天才是周末,就对开会这件事更加期待。
从此,“提意见会”成为我家的例会。我们开始时是先给爸爸提,再给妈妈提,最后给圆圆提。到后来就采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提。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本子,把互相提的意见记录下来。到下次开会时,看看小本子,总结一下各自的改正情况。
我们观察到给圆圆提一个什么意见后,她偶尔会不安。我们就会告诉她,爸爸小时候也这样,或这方面妈妈小时候也做得不好。再讲讲我们当初是如何克服的,举个例子或讲个故事。这样既安慰了她,又给她指出了改善的方向。
儿童尚处于心理无序期,对很多事没有把握,其实心底经常会不自信。所以在指出孩子的不足时,最好把自己和孩子置于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友好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心理放松。要忌讳居高临下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听话、乖。
“听话”和“乖”是我们传统的育儿审美心理,在一个小环境中,某些教师或家长很容易自封为权威,在儿童面前忽略自我约束的意识,使最需要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只是,由于习俗使然,很多人意识不到批评一个孩子“不听话”或“不乖”时,成人已变得多么不讲理。
观察我们周围的情况可以发现,不少妈妈只爱婴儿期的孩子。孩子在两三岁前,几乎是完全的被动体,父母被孩子的可爱感染,柔情似水,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充分享受着做父母的快乐。可一旦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萌发后,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处处触犯家长的期望和规则,变得不听话了,不可爱了,于是家长眼睛里开始流露出厌烦的神色。不少家长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越大越不好带,越来越不听话”。
依孩子的天性,他们其实都想变得完善,想表现得更好,孩子会本能地讨好父母。但如果在沟通中体会的是压力和不尊重,孩子逆反情绪就会被激活,以更加“不听话”来守卫自由意志和尊严。也有一些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放弃个性,内心不产生任何主见,变成一个天真可爱的提线木偶。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情绪淤积,无法建立良好的内在秩序感,思维紊乱,甚至行为怪异。
看过一个冷笑话。某家有一位特别听话的儿子,父母说东儿子不往西,为此深得父母喜欢,令邻人羡慕。有一天,家里失火,慌乱中父母先跑出来了,儿子还在屋里,不见出来。妈妈大喊:“儿子,失火了,快往外跑啊!”屋里传出儿子的回答:“妈妈,你说出门必须穿戴整齐,我在穿袜子呀……”妈妈急得跺脚,“儿子,都失火了,还穿什么袜子,不用穿了,快往外跑吧!”过了片刻,儿子还没出来。妈妈又高喊:“儿子啊,你到底在干什么?快出来呀!”里面传出儿子微弱的声音:“妈妈,我在脱袜子呢……”
培养一个只会“听话”的孩子是可悲的,可是,不去矫治孩子身上的一些坏毛病,或矫治不得法,也是问题。那么教育是否总可以找到有效的路径呢?回答基本是肯定的。
在我们和女儿的相处中,不是没有困惑,而是有了困惑后,努力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绝不以牺牲孩子的自尊或面子去简化自己作为家长的劳动。
我发现,无论给圆圆提什么建议,只要拿到“会上”说,她一般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一是她已有心理准备,二是父母也拿出了接受意见的诚意,为孩子做了榜样。
并不是说她的什么毛病,只要我们一提出来,就能马上改善。但我们不会因此抓小辫子,她的什么毛病,提一次没用就提两次,两次还没用,就换个说法,从正面说说她越做越好的部分,让孩子知道自己在改善着。实在不行,就接纳,把问题交给时间。我的孩子不必完美,如果有问题时间也不能解决,那我们就珍爱她的这个缺点吧。
所以,“提意见会”的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地获得表达权,并且感受到交流方式的重要性。圆圆从小到大和别人说话时,总是非常得体,既诚恳又有节制,总是让人感到舒服,“提意见会”应该也功不可没。
应该说,我和她爸爸从“提意见会”中的收获更大,我们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从孩子的视角反观自己,发现自己作为家长的不足之处。孔子说过,“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如果家长能倾听自家孩子的意见,就不会做出错误的举动。老人家在三千年前就提醒过我们的教育箴言,在今天仍然如此实用。
“理性态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反省在他者的背景下如何看待自己。”①如果说作为家长我们做得还算不错,“提意见会”则是很好的校正器之一。我们深信,任何年代,任何国度,纯美的孩子都是家长最好的镜子,值得家长万分珍惜。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犯再犯的某种毛病,“提意见会”的力量不可能大到让我们变得完美。但我们从提意见会上知道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原来也是有毛病的,自己的一些做法原来别人也不认可,之后就变得对别人更加宽容。
每一次的提意见会,其实也是一个亲子共处的美好时光,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水果或点心,说着话,其乐融融,有时严肃有时开玩笑,有表达的畅快,也有收获的愉悦,所以圆圆每周都挺向往开“提意见会”。偶尔我和她爸爸忘了,她就会及时提醒我们,该开提意见会了!
“提意见会”甚至让我和先生之间的感情更上了一个台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也年轻,各自身上都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夫妻相处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每次的提意见会中,我俩彼此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对方的想法提出来,这让我们多了一个了解对方的渠道,也达成了更多的谅解。
这件事我们坚持的时间并不长,在我的记忆中大约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这一两年也并非每周都去做,只在开始阶段周周都做,后来就越做越少,慢慢不了了之。到圆圆更大一些,偶尔谁想给谁提个建议,就会说应该再召开一次提意见会了,但这多半是开玩笑,并没有真的再专门找时间坐下来开会。
作家梭罗说过,“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孩子就是一枚水嫩的果子,需要我们爱护着成长。谁不知道讲道理、发脾气最简单?谁又见过哪个孩子是通过父母单纯地讲道理、发脾气变得越来越完善的?
“我所知道的最快乐的家庭,是那些父母不说教而对孩子绝对诚实的家庭。恐惧在那些家庭不存在,父亲和儿子是伙伴,爱也可以在那里滋长。在另外一些家庭中,爱却被恐惧压倒,矫饰的尊严和强求的敬重使爱缥缈无踪,强迫的尊敬永远暗示着恐惧。”①
杜威认为,纯粹的外部指导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能强加给儿童什么东西,或迫使他做什么事情,忽视这个事实,就是歪曲和曲解人的本性。成人的规则和控制可能立即见效,但却使儿童后来的行动失去平衡——后果就是儿童更容易受一些坏习惯的影响,他会不自觉地采用回避或欺骗的手法来平衡自己。所以控制欲强的成人,错误就在于缺少对受控制儿童发展倾向的预见性。②
不愿意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家长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赤裸的心灵,所以我们就变成道德家。”③而教育的美好境界是“有心无痕”,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而是要做得得体,让孩子心理上有自由感。
我同意这样的比喻:一个真心乐意给儿童自由的家长应该像一个仆人一样,精心地为主人提供餐饭,但并不规定主人吃什么吃多少;默默地为主人擦干净浴室,并不规定主人什么时间洗澡。他为主人提供种种帮助,而不去支使和强迫主人去做什么。他不去打扰主人的生活,在主人需要时,却能及时出现。
主仆比喻无关家长和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更不是意味着“仆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当牛做马地照顾孩子。只是说明家长应保有怎样一份尊重儿童的、得体的态度。儿童实际上非常温顺,是带着友好出生的。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中善于倾听,有变通性,孩子就不会固执。不曾见识过“暴君”的儿童不会变成“暴君”,领略过优秀“仆人”品质的儿童学到的正是“仆人”身上的好品质。
记得圆圆三四岁时,我带她回我母亲家。母亲做了一种糖酥饼,圆圆非常爱吃,小小的人,吃了整整一个。那个饼油糖放得非常多,我不愿意她多吃,她再要时,我掰了很少一点给她,告诉她这个不能多吃,开玩笑说“今天已经吃得够多,再吃眼睛就绿了”。圆圆一口把那一小块饼吃下去,明明还想吃,却十分配合地拍拍小手说,“那就等眼睛红了再吃吧。”
住了几天,要离开时,姥姥给她拿了一包糖块,她兴致勃勃地倒在炕上清点,约有二十块。我不愿意她路上吃糖太多,建议她不要拿那么多。圆圆想一想,从袋里拿出一块留下。我母亲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嗔怪地说,干吗不让孩子都拿走?然后对圆圆说,都拿走吧。圆圆回答说“留下一块吧,我妈妈说不要全都拿走。”一副大度样。小小的人,既要平衡各方意见,又有变通性,大家都被她逗笑了。
圆圆小时候极少哭闹,总是非常快乐,我们从没觉得带孩子是一件令人烦躁的事。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不和孩子拧着来,也不用没有价值的妥协搞乱她的意识,当我们力求把事情做得美好可爱时,事情往往也就变得简单了。孩子的心境总是清亮的,她不需要用哭闹这样的武器来保卫自己,她的世界里没有威胁,所以她总能坦然地沟通和表达。
开“提意见会”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也是我们整个亲子关系的反映。待孩子长大了,就成为我们记忆中美好的回忆。
“打针有些疼”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并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带来的一些心理影响,还会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怎么都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要抓住小男孩,最后都被挣脱。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可以想象小男孩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我记得圆圆第一次因生病打针是在一岁八个月,刚刚懂点事,会说一些话。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带她到门诊看,大夫给开了针剂。取上药后,我告诉她要带她去打针。她可能对几个月前打预防接种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她打预防接种针时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我赶快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个小猫咪呢。”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吸引住了,就忘记被针扎这回事。现在我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我不打针。”
我停下来对她说:“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说想。她又开始咳嗽了,小脸蛋烧得红红的。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能让小圆圆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早点痊愈。
圆圆理智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她满眼忧虑地问我:“打针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只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
“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她。然后又说:“摔屁墩儿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头。
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她打气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
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愉快而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事。圆圆也坦然了许多,她的愿望肯定是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针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过程中那么配合,表扬了她。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疼,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平静。
门诊看了几天不见好,圆圆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大部分比圆圆大些,基本上都两到三岁。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有时只是进来量体温或问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她也不喜欢打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总能受到护士表扬。
由于当时孩子太小,打点滴时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脑门上扎针,但脑门上的血管也很细,往往不能一下扎住,经常得扎两三次。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小护士给圆圆扎针,居然一连扎了七下都没扎住。大人被一连扎七下可能都受不了,我和她爸爸在旁边都有些无法忍受了。圆圆开始哭泣,但并不大哭,只是哼哼唧唧地哭,脑袋却一动不动地让护士摆弄。第八下扎住了,胶布一贴好,她马上就不哭了。我心里真佩服这个小家伙。
而病房里的其他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疼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当时圆圆的治疗还需要做一种“超声雾化”的理疗,是让孩子呼吸一种加了药剂的雾气。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喷雾口靠近孩子的脸,让她自然呼吸十分钟。
第一次做时,护士推来仪器,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按护士的要求把孩子抱起来。微微带有药味的白色雾气随着机器“嗡”一声的启动,一下子喷到圆圆脸上,她大吃一惊,本能地把脸扭开。护士立即让我把孩子抱紧,不让她动。我赶快把圆圆抱紧了,力图让她的脸对着喷药口。圆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紧闭双眼,努力挣扎着想躲开雾气,并开始哭。我尽量不让她动。护士也在调整,圆圆的脸扭到哪儿,她就把喷气口跟到哪儿。圆圆挣扎了一会儿挣不开,终于大哭,开始强烈反抗。才做了五分钟,她反抗得做不成,只好作罢。
比较打针,“超声雾化”应该说没什么痛苦,只是自然呼吸一些雾气,虽有淡淡的药味,并不难闻。由于没提前给圆圆做思想工作,在她毫无心理准备下强行要她接受,所以成为圆圆最为恐惧的事。此后几天她一直拒绝做超声雾化,只要看到护士推一个类似雾化机的东西进来,立即就紧张起来,远不像对待打针那样从容淡定。
这件事确实是大人没做好,给孩子带来恐惧了。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他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儿童应该学会从小理性地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这样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圆圆两岁半时,有一天半夜突然哭醒。她呼吸困难,喉咙处好像卡了什么,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我恰好刚看过一个关于小儿喉头水肿的资料,觉得圆圆的症状很相似。孩子得这个病十分危险,一是儿童喉管细,二是小孩子不懂事,越难受越要哭,越哭水肿得越厉害,这可能会导致喉管堵塞,引起窒息。
那一瞬间我害怕极了,但我尽量语气轻松地对圆圆说:“宝宝不要哭,你现在觉得呼吸困难是因为你这块儿水肿了。”我指指她的喉咙,又告诉她:“要是哭的话就会肿得更厉害,就更不好出气了。你忍耐一下好不好,不要哭,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圆圆听懂了,立即就不哭了,配合我穿好衣服。尽管她看起来非常难过,却一声不吭。
她爸爸当时在外地工作,那时集宁晚上打不到出租车,我就去敲邻居的门,请小哲的爸爸帮忙,用自行车带我们去医院。小哲爸爸的车子骑得飞快,我在后面抱着圆圆。她虽呼吸困难,但一直安安静静的。走到一段没有路灯的地方,自行车撞到一个高出路面好多的井盖,我们都摔倒了,这一折腾圆圆好像呼吸更费力了,但也没哭,表情还是很平静。我觉得孩子真是懂事,也很庆幸她这么懂事。去了医院急诊,很快得到治疗,几个小时后情况就变好了。
医生说这个孩子真乖,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一点要哭的意思,小孩子得这个病最怕的就是哭闹。
圆圆这方面的乖顺和懂事确实惹人疼爱。她三岁前准备上幼儿园,入园前要体检,幼儿园统一安排报名的孩子在某天到市妇幼保健所体检。体检的路上,我告诉她可能要抽血化验。她有些紧张,问我疼不疼。我还是先告诉她有些疼,然后告诉她抽血和一般的打针差不多,就是扎的时候有一点点疼,抽的时候就不疼了。她已有过几次打针的经历,听我这样说,也就比较释然了。
当天体检的有十几个小朋友,抽血时,孩子们哭成一片。抽过血的、正在抽的、还没抽的,都在哇哇大哭。特别是一针没扎住、需要扎第二针的,不光孩子哭,有些大人也着急了。抽血的护士都被弄烦了,皱着眉头,态度似乎也不好。
圆圆安静地倚着我等着,用有些好奇又有点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些小朋友。她突然对我说一句:“哭也一样疼。”我问她是不是想说小朋友打针时,哭和不哭是一样的疼,哭也不能减轻疼痛。她说是。我赞赏地亲亲她的小脸蛋说:“小圆圆说得对,反正哭也不能止疼,还不如不哭。”我没让孩子承诺她一定不哭,我想,她能这样理解已很不容易,不需要给她任何压力,到时她万一哭了,也不用为自己违反了诺言而感到羞愧。以她的年龄,哭了也是正常的。
轮到圆圆了,她坐在我腿上,伸出小胳膊,虽然有些紧张,但一直安静地等护士拿针管、安针头。护士发现这个孩子不哭,很诧异地看看她。
圆圆可能是想安慰那个护士,对她说:“阿姨,我不哭。”这让护士非常惊喜,一直紧皱的眉头展开了,“噢?你为什么不哭呢?”圆圆说:“哭也一样疼。”
护士一下也听懂了,她惊讶地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看看圆圆,顿了一下,才说:“啊,你这个小姑娘,真是太懂事了!哎呀,阿姨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她手里拿着针管,去圆圆胳膊上找血管时,犹豫了一下,放下手里的针管,拉开抽屉找出一个新的针管说:“你这么懂事,阿姨更不舍得扎疼你了,这个针头稍细一些,没有那些疼,就剩这一个了,给最听话的孩子用。”她找了一下圆圆的血管,发现不太好找,就站起身找来一个年纪较大的护士,对圆圆说那个阿姨保证一针就能扎准。果然。
看来,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疼”,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还能“占便宜”呢。

 

编辑推荐

以“表扬”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日本最热的国民级奇迹教育法!上市仅2年,创造销量奇迹!
越表扬,孩子越自信、越积极!越批评,孩子越自卑、越叛逆!
育儿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服从指令的孩子,也不是培养为了得到奖励才肯去做的孩子,而是要通过强化孩子的内部动机,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纠正,他还是不长记性,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媒体推荐

如果能像书中的父母那样教育孩子,对孩子而言,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当孩子完成任务,我们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不批评他,而是给予鼓励。
孩子总是玩得忘记时间、不督促就不整理房间、净做一些不让他做的事……这些常见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虽然这些问题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但读完后,我感到能平下心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这本书,无论如何都强烈推荐给为人父母的家长们!
——日本读者 奈奈
这本书并不仅仅要我们温柔地对待孩子,书名虽然叫“不批评”,但里面不单单是“要爱孩子”“不要棍棒教育,要接纳孩子”这样的内容。对于育儿中常见的问题,作者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我真的很惊讶,没想到用他的方法,真的能在不批评的情况下,达到育儿的目的!的确一学就会!
——日本读者 绘里
至今我读了不少育儿书,一直没有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这本书是个例外!熟知儿童心理的作者,将一个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的观念提供给了读者。这本书写得浅显易懂,家长也能很快上手。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家长的自我反省。我最近开始实践,6岁的女儿现在能自己收拾东西、自己穿衣服了,说不定这只是碰巧,可我相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日本读者 tomonohana
无论是常见问题还是棘手的少见问题,老师都讲解得很到位,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一位日本儿科医生
老师举的案例简洁易懂,非常实用。父母们都有必要积极学习。
——一位日本教育指导员
从古至今的育儿经中,往往充斥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教条,而这本书从根本上颠覆了这个观念。在书多得堆积如山的当下,这本书属于它们当中的异类。与其看那些可有可无的育儿书,不如看这一本,我个人觉得就足够了!书里有许多具体案例,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4岁男孩的妈妈
内容非常详尽,有逼真的场景描写(就像发生在我家),可以现学现用!不仅受到很大启发,还非常感动于作者对儿童心理的了解与把握。推荐给每一位爸爸妈妈!
——一位日本爸爸
做法很科学,我特别喜欢奥田老师所举的21个案例,虽然看上去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从我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小事往往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未来。另外,我也被老师实事求是的建议所折服。这可谓是一本上乘之作,所以大力推荐。
——一位日本教师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纪念版开本:16开
作者:尹建莉页数:361
定价:38出版时间:2014-11-01
ISBN号:9787506376631印刷时间:2014-11-01
出版社:作家版次:2
商品类型:图书印次:2

 

 

序言

“我家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写给这样想的妈妈们
相信很多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都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不管说多少遍,孩子都没有任何改变,于是妈妈会变得很焦急,终于忍不住开始批评孩子,然后心里会更加急躁,久而久之,便对教育孩子这件事失去了信心。
但是——
妈妈们,你们可能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我是“专门帮你解决育儿问题”的专家。作为一名行为分析专家和临床心理学家,我会经常到大学的咨询室、诊疗所以及学校和普通家庭中,进行有关育儿方面的相关咨询和指导。平日里,我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妈妈们。我相信,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也一定在育儿过程中切切实实地遇到了一些难题。
每个妈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想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行为和习惯。”
·“希望孩子能够养成更好的习惯。”
·“想培养一个能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的自觉主动型孩子。”
但育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妈妈都会感到很苦恼:“为什么我家孩子会变成这样?”
很多妈妈往往容易将孩子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归咎于孩子的性格,甚至有的妈妈会非常认真地说:“懒懒散散的,简直完全遗传了他爸爸,真是没办法!”
但另一方面,你也没有必要认为“必须趁孩子小的时候帮他改掉不好的性格”,因为这样只会白费力气、多走弯路,还会让你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最终陷入自我厌弃的状态。
我敢保证,肯定有办法来解决你所面临的育儿难题。很多育儿书中都说,只要按照书里所说的去做,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你家孩子不再去做“不可以这样做哟”的事情,而开始主动做一些“希望你能这样做哟”的事情。看到这种说法,相信大家都会觉得“不可信”“肯定是骗人的吧”。其实这种育儿书在书店里比比皆是。妈妈们信以为真,按照书上所说的去做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妈妈们不再相信那些标榜“这样做会奏效”的书。
本书不会标榜“这样做会奏效”。
虽然我在与家长和孩子接触时,的确是抱着这种理念的,但我知道,育儿问题时刻伴随着各种意外和偶然。因此,本书主要为妈妈们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导,比如“那样做不合适”,或者“最好这样做”。希望妈妈们能从诸多案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
假设有个孩子“总是不想去幼儿园”,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这个孩子每天都愿意去幼儿园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哪些因素能够让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比如,能见到好朋友啦,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啦,中午可以吃到盒饭啦,幼儿园里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啦,等等。
我想,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愿意去幼儿园的理由。如果这些理由都是积极的、正面的,那么孩子肯定愿意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
我们可以把是否去幼儿园想象成一个天平,天平两端分别是“去幼儿园”和“待在家里”。当积极的、正面的因素居多时,天平便会牢牢地倾向于“我想去幼儿园!”这一边。
相反,即使是以前看起来很平常的行为,如果恰巧碰到“令人讨厌的事”,或者总觉得“麻烦”“没意思”,那么,人往往也会因此而放弃这一行为。
这种情况下,即使妈妈再怎么大动肝火,训斥孩子“要自己动手做!”“听话!”“为什么不能像以前那样?”,孩子也只会更加抵触。
在育儿过程中,如果“想让孩子养成某个习惯”,或者“不希望孩子做出某种行为”,那么你可以参照上文的天平图来思考一下该怎样去做。
当孩子做出你所期望的行为后,可以让他体验一些“孩子喜欢的事”,而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行为后,要让他体验一下“他不喜欢的事”或者“他觉得麻烦的事”。
“孩子喜欢的事”能够让天平倾向于好的一边,它主要指的是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和表扬等。 妈妈如何观察孩子的行为,何时表扬孩子……这些日常生活中亲子相处的方法,便成为孩子不断成长的路标。
有的妈妈会说:“为什么我家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耐性呢?”“孩子这么任性,都是我的错!”但是,妈妈们,在批评孩子和自己之前,你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你以前都是怎样与孩子相处的。
有的妈妈会说:“我家孩子不管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在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之前,你需要再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在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不要将焦点放在孩子的性格上,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
“关注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要关注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因为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当然,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育儿过程并非事事都能如父母所愿。但事实上,那些不成功的地方,也正是你培养孩子的好机会。
孩子不喜欢收拾房间,非要大人催好几次才磨磨蹭蹭地去刷牙,或者玩起电脑游戏来连饭都不想吃,等等,这些事情都会让父母很苦恼,但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孩子发生转变的好机会。
之前不管你怎么苦口婆心,孩子都不会去做的事情,突然有一天他竟然主动完成了,或者在你不断努力的教育过程中,突然有天发现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时候你肯定会想:“孩子真的可以改变啊!”
请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即使妈妈不下达任何指令,孩子也能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自主行动,用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我相信,这令人惊喜的一天一定会到来。而到了那一天,你会发现,其实你自己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到本书开头,我们提到了“不爱收拾房间的孩子”,那么怎样才能使他成为“喜欢收拾房间的孩子”呢?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后记

我的专业是“应用行为分析学”,但本书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讲解。参加综艺节目以及专门为高中生开设辅导课时也是同样,在对专业案例进行解释说明时,我都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
在着手撰写本书之前,出版社给我提了很多有关育儿方面的案例,想让我以答疑的形式完成本书,真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如果只写一些有关育儿咨询的内容,就容易写成个案研究。于是,我和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一起,从中选出了一些日常育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一些妈妈们可能会产生共鸣的案例。
在另外一本书中我也曾提到过,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本书列举的21个案例都是开放性的,就像“在‘□+□=10’的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字,要求两者相加等于10”这样的形式。
因此,针对每个案例,本书只是列举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中的一种,而绝不是要求妈妈们“逐字逐句必须按照书里写的去做”。希望各位家长在阅读本书时,能够采取一种开放的姿态:“啊,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做的确很有道理!”但前提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要正确,就像刚才的例子,“口中可以填入任意数字,但‘2+7=10’是不成立的”。
育儿就像一场战斗,育儿指导也是一场战斗。也正因如此,只要认真对待,就会产生出许多情感,有时可能不够理性,有时会因为忙碌而向现实低头,这就是人的本性。有时甚至会模仿相田光男①作品的风格自我宽慰:“真是没有办法了,要不暂且先这样吧。”但是,其中的“暂且先这样”并不是妥协的意思,无数次的努力挣扎,无数次的失败,但失败后仍然继续努力挣扎和奋斗。在这个前提下,再“暂且先这样”“暂且承认现实,但要继续朝着目标奋进”。
虽然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我会毫不妥协地坚持进行育儿指导。
我喜欢正直、实诚的孩子。我所追求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目标,但我却因此而精疲力竭。我并不是在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因为我的观点有时会与其他人不一样,所以自然需要随时准备迎接“战斗”。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做一些与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但我会毫不妥协地继续“战斗”,并且也将“战斗”写进了育儿书。如果妈妈们能够理解我的这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我将感到无比荣幸。
在本书执笔过程中,大和书房的长谷部智惠从编辑和为人父母两个角度,为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都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在长谷部智惠的帮助下,我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本书,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1年11月18日
奥田健次
于浅间山山麓西轻井泽

文摘


女儿今年6岁。每次看到3岁的弟弟玩她的玩具时,她总是会故意夺过来,惹得弟弟大哭一场。因为经常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所以我就问她:“为什么不能给弟弟玩一下?”“为什么故意惹弟弟哭?”可是,女儿总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孩子的这种态度让我很担心。 
比起孩子的态度,我其实更担心这位妈妈的态度。 
每位妈妈都希望孩子能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我想应该没有哪位妈妈没有这种愿望吧。妈妈希望孩子“对弟弟好一些”或者“能守规矩”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当妈妈希望女儿“对弟弟好一些”,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时,就会质问女儿:“为什么不能给弟弟玩一下?”“为什么故意惹弟弟哭?”这位妈妈之所以这样问,可能是考虑到“这样下去对女儿的成长不利”,或者“孩子肯定是有什么原因才这么做的”。 
但是,类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妈妈只应该自己在心里思考一下,而不应该直接去问孩子,因为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其实,妈妈只不过是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已。比如:“为什么要把脱下来的衣服到处乱扔呢?”“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为什么不和邻居田中先生打招呼啊?”,等等。 
即使把这些问题丢给孩子,也不会得到任何答案。 
有一个词叫做“愚蠢透顶”。本来应该自己在心里暗暗思考的问题,非要拿出来质问孩子,让我说这就是一种愚蠢透顶的做法。实在对不起,我忍不住用了“愚蠢透顶”这个词,但我想,应该会有很多父母会想到“啊,我也经常这么问孩子!”的吧。如果父母能不断地反省自己,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就不再是愚蠢透顶,而是会逐渐领悟到育儿的真谛。 
其实,“为什么……”只不过是妈妈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为什么……”的句式表达出来,用提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孩子如果一直被妈妈追问“为什么……”,那么,不管是经过3年还是10年,孩子都不会有任何成长。 
不仅如此,父母还会对孩子越来越失望,而孩子虽然知道父母是在批评他,却不知如何是好,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目录

改版前言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 “打针有些疼” 2 不要捉弄孩子 3 给小板凳揉揉疼 4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 像牛顿一样 7 古诗滋养的孩子 8 给孩子“犯错误权”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 让孩子识字不难 2 开“小卖部” 3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 学习能力强 4 修得一支生花笔 5 “好阅读”与“坏阅读” 6 阅读需要诱惑 7 不看“有用”的书 8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 遇到一个“坏小子” 5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 “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2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 替孩子写作业 4 不写“暴力作业” 5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 不考100分 7 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 “不管”是最好的“管” 5 做“听话”的父母 6 学会开“家长会” 7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 女儿的“隐私” 2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 4 不怕小动物 5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 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 7 开“提意见会” 8 让孩子成长得更安全些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 不上学前班 3 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 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纠正,他还是记不住,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1. “为什么要把脱下来的衣服到处乱扔呢?”“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类似这样的问题,妈妈只应该自己在心里思考一下,而不应该直接去问孩子,因为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妈妈只不过是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已。要想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父母就需要明确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代替孩子已经做出的不当行为。 
2. 孩子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就说明他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这时,不能敷衍了事地批评孩子一句“别摸了”就算了,若无其事地让孩子去做费劲的事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比如,让孩子去洗手)。另外,还要适当丰富孩子的室内活动,或者允许孩子浑身沾满泥巴、跑来跑去地自由玩耍。 
…… 
很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在家长的“批评”中养成的。被批评时,孩子不会马上改正,还会产生抗拒情绪,反而更难达到教育目的。只有以“表扬”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作者简介

奥田健次:
日本临床心理专家,专业行为治疗师、临床心理咨询师。现任日本樱花学园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日本家庭出诊型疗法“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介入型指导(home-based intervention)”的开创者,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援助。提出了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不仅在日本国内深受好评,还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诊疗邀请。解决行为问题时严谨的观点、技术以及指导方案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许。
先后荣获1999“日本行为疗法学会奖”、2003“日本教育实践学会研究奖励奖”、2008“日本行为分析学会学会奖”,是当今日本最炙手可热的育儿畅销书作家。

家庭教育书籍 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6-9-12岁儿童心理正面管教育孩子书籍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用户评价

甘肃天水 ID326424 :
你店的都很好质量。谢谢!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四川巴中 ID588169 :
灵芝孢子粉好吗康美来灵芝孢子粉价格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辽宁营口 ID803483 :
赤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粉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天津天津 ID129640 :
灵芝孢子粉哪个厂家的好灵芝孢子粉不能和什么同吃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江西萍乡 ID500721 :
灵芝孢子粉食用方法雷允上灵芝破壁孢子粉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黑龙江齐齐哈尔 ID331949 :
破壁灵芝孢子粉副作用灵芝孢子粉的正确吃法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湖南娄底 ID678510 :
灵芝粉孢子粉价格灵芝孢子粉的真假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河北廊坊 ID172375 :
家庭教育书籍 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6-9-12岁儿童心理正面管教育孩子书籍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质量还不错,货发到的也很及时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黑龙江大兴安岭 ID907406 :
灵芝孢子粉什么牌子好灵芝孢子粉功效有哪些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内蒙古赤峰 ID802752 :
赤灵芝孢子粉袍子粉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陕西宝鸡 ID477005 :
灵芝孢子粉不适宜人群有哪些灵芝孢子粉调节免疫力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黑龙江七台河 ID716668 :
灵芝孢子粉十大功效破壁灵芝孢子粉哪个品牌好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湖北宜昌 ID868065 :
   给我妈妈买的,他说很好用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河北邢台 ID508832 :
灵芝孢子粉什么时候吃灵芝孢子粉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如何鉴别灵芝孢子粉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江苏苏州 ID542396 :
灵芝三萜含量高的牌子长白山牌灵芝孢子粉什么价格表
评论时间:2024年05月18日

一诺书香图书专营店店铺声明

如遇如自然灾害、交通管制等不可控因素及法定节假日,到家服务时效顺延。

Q:乱用与本商品无关的品牌
A:使用与其他大牌比较的方式;

Q:商品包括哪些?
A:商品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其作品的图书、电子书、音像作品和软件。

Q:为什么“权利人就同一权利在三天内对同一商家的投诉视为一次投诉”?
A:因处理投诉和商家整改需要时间,因此,将同一权利人就同一权利在三天之内就同一商家提出的投诉均将被视为一次投诉,此期间内时间在后的投诉将视为对之前投诉的补充,而不视为再次投诉。

Q:标题、图片与属性不符
A:案例:创建地图购商品时,商品的描述与关联的本地商户不吻合,或者商品的适用范围与关联的本地商户不匹配

Q:如何避免价格欺诈行为
A:商家如对价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不理解的,平台推荐商家每个商品仅发布一个价格,避免因与其他商家或其他业态进行价格比较却又无法准确标明被比较价格的含义、无法证明被比较价格的真实有据,从而导致价格欺诈行为。

Q:什么叫“权利人”
A:权利人是指拥有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Q:可以指定送货时间吗??
A:目前一诺书香图书专营店暂不提供指定时间段的配送服务,但是配送人员在配送前电话联系您的时候,您可以与配送员协商您的需求,配送的同事会尽量为您安排的!

家庭教育书籍 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6-9-12岁儿童心理正面管教育孩子书籍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相关商品信息

推荐商品